- 論壇徽章:
- 0
|
Unix(Solaris)基本命令
六、文件系統(tǒng)管理
(一)硬盤和文件資源
硬盤和CD-ROM設備使用塊設備接口.硬盤設備文件存儲在/dev目錄下.字符設備文件存于rdsk子目錄下,塊設備文件存在dsk子目錄下.
1. 邏輯硬盤設備命名的約定
/dev/[r]dsk/cwtxdysz
例子:
/dev/dsk/c0t3d0s0
cn:controller number 控制器號,標識被硬盤控制的加到系統(tǒng)上的邏輯順序.
c0代表第一個硬盤控制器,c1代表第二個硬盤控制器,類推.
tn:target number 目標號,是位于控制器內(nèi)的地址,通常在外圍設備的背面能找到目標號.
dn:disk number 硬盤號,代表連在目標上的設備的邏輯單位號.d0代表第一個硬盤,d1代表第二個硬盤,依次類推.對嵌入式SCSI控制器,硬盤驅(qū)動號總是0.
sn:slice or portition number 片或分區(qū)號,標識硬盤的分區(qū).
2. dmesg命令
dmesg命令用實例名和物理名來標識連到系統(tǒng)上的設備.dmesg命令也顯示系統(tǒng)診斷信息、操作系統(tǒng)版本號、物理內(nèi)存的大小以及其他信息.
例子:
下面的輸出信息是從前面的dmesg例子的輸出信息中提取出來的,標識著連到系統(tǒng)上的硬盤設備。對每個硬盤設備,輸出三行信息,分別表示:
硬盤的實例名。
硬盤的物理設備名.
硬盤的市場名和硬盤的外形信息特征.
硬盤的邏輯設備名是對硬盤的物理設備名的符號連接.
硬盤的實例名是對物理設備命的內(nèi)核的縮寫.
Solaris命令不用此來表示硬盤.
(二)硬盤分區(qū)
利用在設備目錄下的字符設備文件和塊設備文件對硬盤進行訪問.然而,硬盤不是由用戶直接訪問的,是通過分區(qū)對它進行訪問的,分區(qū)由設備目錄下的設備文件來表示.“片”是“分區(qū)”的另一種說法 .
分區(qū)是管理數(shù)據(jù)的一個方便的方法.重要的系統(tǒng)文件和程序可以存在一個分區(qū),而用戶產(chǎn)生的文件放在另一個分區(qū).它保持不同類型的數(shù)據(jù)在不同的分區(qū).這使系統(tǒng)管理員能靈活地利用數(shù)據(jù)或使用不同的備份機制.因為用戶的數(shù)據(jù)每天都發(fā)生變化,系統(tǒng)管理員應每天作備份.而重要的系統(tǒng)數(shù)據(jù)不是經(jīng)常變化,也就不需經(jīng)常做備份.由Sun提供的硬盤分區(qū)可多達8個,用1-7標識.
分區(qū)2表示整個硬盤.分區(qū)5表示/opt文件系統(tǒng),此文件系統(tǒng)用來存貯那些未隨操作系統(tǒng)一起提供的軟件.分區(qū)6 是/usr分區(qū),此文件系統(tǒng)包含那些只能在某些類型的系統(tǒng)上運行的文件(如SPARC executables)和一些能在所有系統(tǒng)類型上運行的文件(如聯(lián)機手冊放在/usr/share目錄下).分區(qū)7的文件系統(tǒng)稱為/export/home.這是掛接用戶主目錄的掛接點.硬盤分區(qū)通過在/dev目錄下的邏輯設備文件加以訪問.如/dev/dsk/c0t0d0s0表示在第一個硬盤上的第一分區(qū).
1.format實用程序
format程序是一個硬盤維護工具,由系統(tǒng)管理員使用,完成以下任務:
重新格式化硬盤.
改變分區(qū)大小.
修理和分析硬盤扇區(qū).
Part 標識分區(qū)號0-7.
Tag 顯示分區(qū)標簽,分區(qū)標簽用于標識該分區(qū)所用的目的(root,usr,home,交換區(qū)).
Flag 顯示分區(qū)標志,用以標識訪問權(quán)限.
Cylinders 顯示起始和終止的柱面號.
Size 按一定方式,以Mbytes或Gbytes為單位顯示分區(qū)大小.
Blocks 按柱面數(shù)、磁頭數(shù)和扇區(qū)數(shù)來標識分區(qū)的大小.
2.newfs 創(chuàng)建文件系統(tǒng)
命令格式:newfs raw-device
例子:newfs /dev/rdsk/c0t1d0s0
3.fsck 修復文件系統(tǒng)
命令格式:fsck raw-device
例子:fsck /dev/rdsk/c0t1d0s0
(三)掛接文件資源
1.mount 文件系統(tǒng)掛接
本地或遠程文件資源被接到根文件層次,看起來就象是一個單一的文件系統(tǒng).這個
連接操作稱為“掛接”,利用mount命令完成 文件資源掛接到根文件層次的目錄被
稱為掛接點.在調(diào)用掛接命令前,掛接點必須存在.
命令格式:
mount file_name mount_point
沒有選項的mount命令顯示當前已掛接的文件資源.
例子:
# mount /dev/dsk/c0t3d0s0 /export/home
監(jiān)視文件系統(tǒng)
2. df 顯示文件系統(tǒng)所占用的硬盤空間
df -k命令按Kbytes顯示可用硬盤空間的總量和已用的硬盤空間.
各域的含義為:
Filesystem 被掛接的文件系統(tǒng).
Kbytes 按Kbyte計算的文件系統(tǒng)大小.
Used 已用的數(shù)量(Kbytes).
Avail 可用的數(shù)量(Kbytes).
Capacity 已用的百分比.
Mounted on 掛接點.
注意:大約10%的硬盤空間為文件系統(tǒng)保留,在df -k命令的輸出中沒有反映這一點.
3.umount 摘下文件資源
從本地系統(tǒng)上摘下文件資源,超級用戶可使用umount命令.
命令格式:
# umount mount_point
如果在被掛接的文件資源目錄里有活動,則文件資源不可摘下.在摘下前cd至/ 目錄是一個很好的習慣,不要不加區(qū)別地將系統(tǒng)正常運轉(zhuǎn)所需要的文件系統(tǒng)摘下.
(四) 自動掛接文件資源
/etc/vfstab文件
系統(tǒng)引導時讀/etc/vfstab文件以自動掛接文件資源.該文件包含本地和遠程文件資源的登記項.各域的含義:
Device-to-mount 標識NFS服務器和文件系統(tǒng),或被掛接的本地文件系統(tǒng).
Device-to-fsck 標識用于執(zhí)行fsck的本地原始設備.
Mount point 掛接點路徑.
FS-type 文件系統(tǒng)類型,通常是ufs用于本地文件系統(tǒng),nfs用于遠程文件系統(tǒng).
Fsck-pass 此域中的數(shù)字是fsck經(jīng)過文件系統(tǒng)檢查的順序,相重的數(shù)字表示檢查并行進行.
Mount-at-boot 決定文件系統(tǒng)是否在系統(tǒng)引導時被自動掛接.
Mount-options 定義掛接選項,如讀/寫訪問.
域中的-表示無選項.
/dev/[r]dsk/cwtxdysz用于本地ufs文件系統(tǒng).w,s,y,z分別表示控制器、目標、設備、片.一旦系統(tǒng)建立,手工在單機系統(tǒng)的/etc/vfstab文件中加入遠程文件資源登記項.
(五)NFS資源
Sun的NFS分布式文件系統(tǒng)允許在網(wǎng)絡上的機器共享他們的資源.NFS文件系統(tǒng)使機器共享本地文件系統(tǒng)和目錄,允許遠程用戶象本地用戶那樣訪問這些文件系統(tǒng)和目錄.
1.share,shareall 共享文件資源
share –o ro user directory
/etc/init.d/nfs.server start
2.dfshares 顯示遠程機共享資源
dfshares remote
3.mount 掛接遠程文件資源
mount remote:directory localdir
(六)卷管理
1./etc/init.d/volmgt [start|stop] 啟動卷管理
2.volcheck 檢查軟盤,如有掛接在floppy目錄下
3.eject [cdrom|floppy] 彈出設備
七、進程管理
1.ps 顯示進程號 命令格式:ps -ef
2.kill 清除進程 命令格式: kill -9 pid
3.nohup 非掛起運行
八、軟件包管理
1.pkginfo 顯示軟件包信息
命令格式: pkginfo -d[ device|pathname] -l pkg_name
例子:
這三個域為:
pkg_category 軟件包種類,可為application,graphics 或system.
pkg_name 軟件包名字,如為SUN產(chǎn)品則機SUNW 起 頭.
Description 軟件產(chǎn)品的簡單說明.
例子:
# pkginfo -d /cdrom/solaris_2_2/s0/Solaris_2.2 |more
利用pkginfo -l 命令顯示關于軟件包的詳細信息,包括軟件包的大。ò从脖P塊大小計算).
# pkginfo -d /cdrom/solaris_2_2/s0/Solaris_2.2 -l SUNWaudio
上面輸出的最后一行指示軟件包的大小. 利用此信息和df -k命令來確定你是否擁有足 夠硬盤空間來安裝此軟件包.
2. pkgadd 增加軟件包
利用pkgadd 命令增加軟件包,當軟件包被成功地安裝以后,向root發(fā)送一個郵件.
命令格式:
pkgadd -d [device | pathname] pkg_name
例子:
# pkgadd -d /cdrom/solaris_2_2/s0/Solaris_2.2 SUNWaudio
3.pkgchk 校驗軟件包的安裝
pkgchk命令通過將軟件包的屬性及路徑名內(nèi)容與系統(tǒng)記錄文件中的值進行對比來校驗.命令格式:
pkgchk [-p path1 [path2...]]
此命令可以檢查整個軟件包或通過指定-p選項對一特殊路徑名進行檢查,無輸出則意味 著沒有問題被檢查出.由于/etc/group 文件大小已被改變,所以文件內(nèi)容的checksum就不對.考察軟件包信息pkgadd命令更新文件/var/sadm/install/contents、 此文件為系統(tǒng)中所有已安裝軟件包的記錄文件.沒有簡單的方法來確定某軟件包具有某一特殊文件(或命令).對于已安裝的軟件包,從/var/sadm/install/contents 記錄文件中查找此軟件包的路徑 名.
4.pkgrm 刪除軟件包
命令格式: pkgrm pkgname1 pkgname2 …
在調(diào)用pkgrm 命令后,將向你警告有依賴關系的軟件包信息,并提供放棄此操作的提示.當軟件包被成功地刪除后,向root發(fā)送一個郵件.pkgrm命令通過文件/var/sadm/install/contents 來確定軟件包的地址,并且當軟件包被刪除以后,更新此文件.假如此軟件包被兩個或更多的包共享,則一定得將這些依賴于此包的所有軟件包刪除以后才刪除此軟件包.
5.spooling 軟件包
一個軟件包可以由安裝CD-ROM中拷貝過來存放在系統(tǒng)中,但并沒有安裝此軟件包。例如,一個服務器可以拷貝存儲一個軟件包,一個沒有CD-ROM設備的系統(tǒng)可以從服務器上掛接此軟件包,用以安裝。軟件包也可以利用Software Manager遠程安裝,暫 略.
服務器下面兩個pkgadd命令用以說明如何spool一個軟件包到/var/spool/pkg目錄下或到一個你指定的目錄下.pkgadd命令的-s spool選項會缺省地將軟件包拷貝到/var/spool/pkg目錄下.
你可以指定一個目錄作為-s選項的參數(shù).
客戶假如服務器共享了/export/pkgs目錄,則客戶系統(tǒng)可以掛接目錄/export/pkgs并安裝軟件包.
# mkdir /export/pkgs
# mount venus:/export/pkgs /export/pkgs
# pkgadd -d /export/pkgs SUNWaudio
刪除Spooled軟件包
在服務器上可以利用-s選項從spooling目錄中刪除一個軟件包.
# pkgrm -s /export/pkgs SUNWaudio
與軟件包管理有關的文件和目錄
/var/sadm 包含系統(tǒng)記錄文件和管理文件的目錄
/opt/pkgname 安裝未隨操作系統(tǒng)一起提供的、名為pkgname的軟件包的推薦目錄.
/opt/pkgname/bin
/opt/bin 未隨操作系統(tǒng)一起提供的、名為pkgname的執(zhí)行文件的推薦目錄.
var/opt/pkgname
/etc/opt/pkgname 未隨操作系統(tǒng)一起提供的、名為pkgname的記錄文件的推薦目錄.
/var/sadm/install/contents 整個系統(tǒng)的軟件包映象.
九、數(shù)據(jù)備份和傳輸工具
(一) 數(shù)據(jù)設備名
1.磁帶
類型 設備名 容量 機器類型
8mm D8112 5G 8205
8mm D8160 7G 8505-8705
8mm D8170 20G 8900
4mm DDS1(60m) 1.3G
4mm DDS2(120m) 7G
4mm DDS3(125m) 12G
設備名: /dev/rmt/0,/dev/rmt/0n(不倒帶)
2.軟盤
設備名:/dev/fd0
3.文件
(二) 數(shù)據(jù)備份命令
Solaris 計算環(huán)境提供了幾個命令用于備份和恢復文件和文件系統(tǒng).
多卷備份 連接 系統(tǒng)跨接
ufsdump
ufsrestore Yes No No
tar No Yes Yes
cpio Yes Yes Yes
1.ufsdump命令
對系統(tǒng)管理員而言,ufsdump命令很有用,可對整個文件系統(tǒng)做完全或增量轉(zhuǎn)儲.
完全轉(zhuǎn)儲是對整個文件系統(tǒng)做備份.在較長的間隔做一次,如一星期或一月.
增量轉(zhuǎn)儲是對新創(chuàng)建或修改的文件進行備份.增量轉(zhuǎn)儲更頻繁一些,可能一天一次.
ufsdump命令提供了不同等級的轉(zhuǎn)儲,從0至9.轉(zhuǎn)儲等級用來確定對哪些文件備份.0級指定完全轉(zhuǎn)儲,1至9指定不同等級的增量轉(zhuǎn)儲.例如,增量轉(zhuǎn)儲(1等級)將對在上一次低等級(0級)轉(zhuǎn)儲后修改或創(chuàng)建的文件進行備份.對文件系統(tǒng)作備份時,應將系統(tǒng)轉(zhuǎn)至運行等級S.如系統(tǒng)在運行等級3時,文件可能正在使用,于是可能造成無效備份.
例子:
# ufsdump 0uf /dev/rmt/0 /export/home
選項及參數(shù):
0 指定0級(完全)轉(zhuǎn)儲.
u 更新文件/etc/dumpdates,以記錄成功的轉(zhuǎn)儲.
f 與下面的/dev/rmt/0參數(shù)一起確定轉(zhuǎn)儲的磁帶設備.
/dev/rmt/0 轉(zhuǎn)儲的磁帶設備.
/export/home 指定要轉(zhuǎn)儲的文件系統(tǒng).
2.ufsrestore命令
ufsrestore命令從備份磁帶上拷貝文件至當前目錄下.
ufsrestore命令可用于重載轉(zhuǎn)儲好的整個文件系統(tǒng)或備份帶上的單個或多個文件.
ufsrestore命令的選項用來指定磁帶設備名和被恢復文件的路徑名.
恢復過程
用ufsrestore命令按以下步驟恢復一個文件:
# cd /newdir
# ufsrestore tuf /dev/rmt/0
3.tar命令
tar命令是用戶級的備份命令,用于備份和恢復文件或目錄.
命令格式: tar options tape_device_name [filename]
option c-建立新文檔 v-顯示路徑
t-顯示文件列表 f-指定設備
x-抽取文件 i-交互式
例子:
(1)備份過程:
$ tar cvf /dev/rmt/0 *
(2)恢復過程:
$ tar xvf /dev/rmt/0
(3)目錄復制
$ tar cvf - mydir|(cd newdir;tar xvf -)
(4) 異地拷貝(必須為可信任用戶)
$ tar cvf - mydir|rsh remote tar xvf -
4.cpio命令
cpio(copy in/out)命令是能產(chǎn)生多卷備份的用戶級命令.
命令格式:
cpio -ov >tape_device_name
cpio -i [vt] <tape_device_name
一旦它識別出介質(zhì)的尾部,它就提示你插入另一磁帶.
cpio命令利用ls或find命令的輸出進行文件列表,將這些文件輸出到一個文件,
如磁帶設備.它在文件之間插入標題以便于恢復,所以比tar命令慢.
cpio命令可用通配符作為參數(shù),然而,cpio反著用通配符,即除滿足匹配條件的
文件以外,它將備份所有文件.
備份過程
$ find . -depth -print | cpio -ov > /dev/rmt/0
find命令給cpio命令提供文件和目錄名的列表.
-o選項表示從標準輸出讀.
/dev/rmt/0參數(shù)確定磁帶設備.
例子:
用find和cpio命令將主目錄備份到磁帶上:
恢復過程
用cpio命令按以下步驟從磁帶上檢索文件和目錄.
1.將磁帶插入磁帶設備.
2.改變目錄至/tmp目錄.
3.用以下cpio目錄確定要恢復的文件的路徑名.
$ cpio -iv < /dev/rmt/0
-i選項抽取文件,v(verbose)選項與t選項合用則按ls -l格式列出文件,
使用此復合選項只顯示文件信息,不抽取文件.
4.用以下cpio命令恢復文件至/tmp目錄.
$ cpio -iv < dev/rmt/0 test.file
選項i抽取文件,v表示恢復時顯示文件名.
5.從目錄/tmp拷貝文件至所需目錄.
6.取出磁帶.
下面的例子說明如何用cpio命令恢復一個文件.
5.compress,uncompress,zcat 命令
compress命令利用一特殊格式來壓縮文件,以減少文件大小.壓縮比從20%至80%.
例如,用-v選項對名為bin.file的文件進行壓縮:
此文件被壓縮后,加上后綴.Z.
zcat < file.taz|tar xvf –
uncompress 解壓縮
tar 打包. Tar –cvf 目標文件 源文件。 Tar –xfv ***.tar 解包
gzip / gunzip
6.mt 命令
mt -f /dev/rmt/0 status 報告設備狀態(tài)
mt -f /dev/rmt/0 rew 倒帶
mt -f /dev/rmt/0n fsf 1 前進一段
mt -f /dev/rmt/0n bsf 3 后退兩段
7.dd 命令
dd if=/dev/rmt/0 of=/tmp/file bs=1024
8.異地使用磁帶機(必須為可信任用戶)
(1)備份數(shù)據(jù)至異地磁帶機
tar cvf - dirname|rsh remote dd of=/dev/rmt/0
(2)從異地磁帶機讀取數(shù)據(jù)
rsh remote dd if=/dev/rmt/0 tar xvf -
十、改變運行等級
本章介紹基本的系統(tǒng)操作模式、啟動和關閉系統(tǒng)的過程等.
關閉系統(tǒng)有幾種情況,系統(tǒng)可以徹底關閉,或轉(zhuǎn)入一個中等等級以便完成諸如備份之類的維護工作.
(一)系統(tǒng)引導
啟動和關閉系統(tǒng)是系統(tǒng)管理的一個重要部分.
啟動(或引導)系統(tǒng)是指操作系統(tǒng)的一部分被裝入內(nèi)存并開始初始化自身.由于系統(tǒng)必須“由自身的自舉來將自己提起”所以稱為引導或自舉.
系統(tǒng)引導后,可用的內(nèi)存和硬盤設備都被確定下來.系統(tǒng)掛接/(root)文件系統(tǒng)并開始重要的系統(tǒng)處理(如init,pscked,sendmail等).然后使得用戶可用注冊.
由/sbin/init進程啟動一系列shell腳本,完成以下任務:
設定系統(tǒng)的宿主名.
執(zhí)行文件系統(tǒng)檢查程序(fsck).
啟動守護程序和網(wǎng)絡服務.
一旦腳本執(zhí)行完畢,系統(tǒng)處在等級3.
有時系統(tǒng)管理員必須修改啟動shell腳本以便開始新增加的服務.
(二)系統(tǒng)操作等級
1. 運行等級說明
在Solaris 2.x環(huán)境中有8個系統(tǒng)運行等級,這里涉及到4個等級:
(1) 運行等級3
運行等級3也就是完全多用戶模式.這是系統(tǒng)的缺省運行等級,也是系統(tǒng)的缺省狀態(tài)所有系統(tǒng)處理均被執(zhí)行,文件資源可用掛接,用戶可用注冊.
(2) 運行等級s,S
運行等級S是單用戶模式,是一個特殊的運行等級.操作系統(tǒng)正在執(zhí)行,但是所有用戶均被注銷,大多數(shù)系統(tǒng)處理如打印、郵件等都沒有執(zhí)行.只有一個用戶,即超級用戶向系統(tǒng)注冊.運行等級S對執(zhí)行備份是很方便的,因為沒有用戶注冊,所以所有數(shù)據(jù)都是穩(wěn)定的. 系統(tǒng)由shutdown命令帶入運行等級s,S.
(3) 運行等級0
該等級關閉(shutdown)系統(tǒng)至PROM等級,所以此等級對于關電源是安全的.
(4) 運行等級5
該等級關閉(shutdown)系統(tǒng)至關電源狀態(tài).
(4) 運行等級6
運行等級6用于關閉(halt)系統(tǒng)至等級0并重新引導至等級3.
2. 顯示運行等級
調(diào)用who -r命令可以顯示系統(tǒng)的運行等級.
$ who -r
run-level 3 Feb 6 15:46 3 2 S
在此例中,系統(tǒng)在缺省等級3.其他域表示:
Feb 6 15:46 最后一次運行等級改變的日期和時間.
3 當前運行等級.
2 最后一次再引導后在此運行等級的次數(shù).
S 前一運行等級.
3.關閉系統(tǒng)的原因
(1)SunTM工作站設計為大部分時間是工作時間.但也有必須關閉系統(tǒng)的時候,運行 等級S用于系統(tǒng)維護,如完成備份等.這一系統(tǒng)等級的變化仍被認為是關閉.
(2) 改變一個系統(tǒng)的配置,如增加或刪除某個磁帶機或CD-ROM機.
(3) 改變系統(tǒng)硬件配置,如增加或去除一個CPU板子.
(4) 從極端情況的恢復,假如一個掛起的工作站對所有的恢復工作都不反應,可能就必須關掉電源重新開始.
4.關閉系統(tǒng)(shutting down)
關閉系統(tǒng)的方式根據(jù)關閉的原因而不同.執(zhí)行關閉有的是為了轉(zhuǎn)至執(zhí)行等級S,有的是要停止操作系統(tǒng)并關閉設備的電源.
halt
init 0
(3)緊急關閉
.緊急情況,按Stop_A,如Stop_A不起作用,則將設備電源關閉再打開.這是不得已的極端情況.這兩種方法不是干凈的關閉,是突然關閉的,僅在緊急情況使用.
(三)例子:
1.增加一個磁帶機并完成重新配置引導:
(1)成為超級用戶,并確認在/(root)目錄下.
(2)鍵入touch命令:
# touch /reconfigure
(3)鍵入如下關閉命令:
#halt
(4) 關閉設備電源.
(5) 增加磁帶機.
(6) 給設備通電.
2.從掛起的工作站上恢復
如一掛起的工作站對所有鍵入的命令無反應時,用以下過程恢復:
(1) 按下Stop_A放棄系統(tǒng)并移至PROM監(jiān)控等級,提示符為: > 或ok
(2)鍵入sync命令來同步磁盤.
(3)一旦看見“Syncing file system ... done”信息,再按下Stop_A.
(4)發(fā)出boot命令來返回至多用戶模式.
3.從輕微問題中恢復
如/etc/default/login登記項阻止超級用戶注冊,也沒有用戶帳號可以注冊,可采用以下步驟恢復:
(1) 按Stop_A放棄系統(tǒng)并移至PROM監(jiān)控等級.
(2) 輸入sync命令來同步磁盤.
(3) 一旦看見“Syncing file system ... done”信息,再按下Stop_A.
(4) 發(fā)出boot -s命令至執(zhí)行等級S.
ok boot -s
(5) 修改/etc/default/login文件以使得root可以注冊.
# cd /etc/default
# vi login
(6) 按Control_D,進入運行等級3.
在此過程中,你可能會被提示要輸入root口令.
4.從重要問題中恢復
如果你忘記了root口令,或是在/etc/passwd文件中root項無效,則可用以下步驟恢復:
(1) 從Solaris 2.x安裝CD-ROM盤上作單獨引導.
# boot cdrom -sw
(2) 如需要,可設置終端類型.
#TERM=sun; export TERM
(3) 掛接適當?shù)奈募到y(tǒng)并編輯passwd和shadow文件.
# cd /
# mount /dev/dsk/c0t3d0s0/mnt
# cd /mnt/etc
# vi shadow
(4) 卸下文件系統(tǒng).
# umount /mnt
(5) 重新引導系統(tǒng).
# reboot
十一、網(wǎng)絡應用配置
(一) 網(wǎng)絡基本配置文件
1./etc/hosts 主機名解析
2./etc/defaultrouter網(wǎng)關
3./etc/nsswitch.conf 指定查詢服務順序
4./etc/resolv.conf 指定域和域名服務器
5./etc/hostname.hme0 網(wǎng)絡接口名
6./etc/netmasks 網(wǎng)絡掩碼
7./etc/inetd .conf 服務項目定義
(二) 遠程訪問命令
1. rlogin 在遠程機上注冊
命令格式 : rlogin hostname -l username
2. rsh 在遠程機上執(zhí)行一個程序
命令格式 : rsh hostname -l username order
3. rcp 在遠程系統(tǒng)之間拷貝文件
命令格式 : rsh host:filename filename
(三)訪問鑒別相關文件
當rlogin,rsh,rcp命令時,有幾個文件對網(wǎng)絡安全是很重要的.
/etc/passwd
如遠程系統(tǒng)的口令文件有本擁護的登記項,否則必須使用 [-l] 選項以指明不同用戶
$home/.rhosts
rlogin,rsh,rcp首先檢查用戶主目錄下的.rhosts文件,如主機及用戶被列在文件中,則此用戶為可信任主機,不需口令即可登錄,如遠程鑒別失敗,則正常詢問口令
/etc/.hosts.equiv
作用與.rhosts 文件類似,文件中列出用戶對于本機為可信任用戶,
不需口令即可登錄(除超級用戶)
(四)網(wǎng)絡監(jiān)控
1.rusers 標識網(wǎng)絡上注冊用戶
命令格式:rusers -la
2.rup 標識網(wǎng)絡上主機
命令格式:rup
3.ping 檢測主機連接狀況
命令格式:ping -s [hostname|IP address]
4.spray ping命令格式為低層協(xié)議,spray使用高層協(xié)議
命令格式:spray hostname
5.netstat 顯示與網(wǎng)絡有關的各種數(shù)據(jù)結(jié)構(gòu)
命令格式:netstat -[r| i]n
-r :顯示路由信息
-i :顯示接口信息
6.ifconfig 顯示網(wǎng)絡接口
命令格式:ifconfig -a
其中 lo0: 本機自回饋接口
le0: 10M接口
hme0:100M接口
hme1:第二100M接口
7.netstat 顯示與網(wǎng)絡有關的各種數(shù)據(jù)結(jié)構(gòu)
命令格式:netstat -[r| i]n
-r :顯示路由信息
-i :顯示接口信息
8.route 路由設置
命令格式:route [add|delete] 設置網(wǎng)絡路由
defaultrouter <-缺省靜態(tài)路由
9.arp 反響解析
命令格式:arp -[a|s]
十二、圖形窗口配置
(本節(jié)不作學習要求)
1.雙屏配置
(1) /usr/openwin/bin/openwin -dev /dev/fb0 -dev /dev/fb1
(2) /usr/dt/config/Xservers 文件
2.ffbconfig 分辨率調(diào)整
命令格式:ffbconfig -dev /dev/fb0 -res mode
此命令只針對creator,creator3D卡
mode : ? 或 1280x1024x76
查看 creator/creator3d: ffbconfig -prconf
3.xwininfo 分辨率確認
4.xhost
命令格式: xhost + 〈- 使能客戶顯示
5.openwin 初始化
/usr/openwin/lib/openwin-init $home/.openwin-init
/usr/openwin/lib/openwin-menu-programs
6.CDE桌面初始化
/usr/dt/appconifg/C/sys.dtwmrc
7.終端窗口控制字符
erase ^H intr ^C kill ^U start ^Q stop ^S susp ^Z
定義方式:stty erase ^H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