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論壇徽章:
- 0
|
修改grub.conf
系統(tǒng)安裝完后,如果不能成功的引導Linux和Win系統(tǒng),必須要改一下/boot/grub/grub.conf才能讓三系統(tǒng)正常運行,用
root用戶進入系統(tǒng),先用fdisk -ld
終端中查看你的分區(qū)情況,知道分區(qū)情況就好辦了,用任何文件編輯器來打開/boot/grub/grub.conf,一般來說,Win系統(tǒng)會
[color="#800080"]自動加載
到grub里面的,下面是筆者的grub.conf文件,我們來分析一下
default=0
timeout=10
splashimage=(hd1,2)/boot/grub/splash.xpm.gz
title Windows2K
rootnoverify (hd0,0)
chainloader +1
title RedHat9
root (hd1,2)
kernel /boot/vmlinuz-2.4.20-8 ro root=LABEL=/
initrd /boot/initrd-2.4.20-8.img
title Mandrake9.1
kernel (hd1,4)/boot/vmlinuz root=/dev/hdb5 quiet devfs=mount acpi=off vga=788
initrd (hd1,4)/boot/initrd.img
default=X為默認啟動的系統(tǒng),0為排在第一個的系統(tǒng),以此類推。
timeout=X為Grub菜單停留的時間,單位為秒
title XXX,XXX為標題,也就是你要引導的操作系統(tǒng)的名字,可以自己修改
root
(hdX,Y)X和Y都代表一個數(shù)值,X是linux的根分區(qū)在哪個硬盤上。如你只有一個硬盤。那就是hd0。如果你的linux的一個發(fā)行版是安裝在第
二個硬盤,這個X,就是1。Y是代表您所安裝的linux是在哪個區(qū)。這個數(shù)值有點不同,不太好說清楚。舉個例子來說。比如我把Mandrake安裝到第
二塊硬盤的第二個分區(qū),也就是hdb5了。那他的root (hdX,Y),就應(yīng)該寫為root
(hd1,4),也就是說Y=hdaZ或hdbZ中的Z減去1。
kernel (hdX,Y)/boot/vmlinuz root=/dev/hdaZ和initrd (hdX,Y)/boot/initrd.img就是要引導哪個硬盤分區(qū)的映像和initrd文件,一定要寫正確XY的數(shù)值,不然
[color="#800080"]無法引導系統(tǒng)
。
quiet devfs=mount acpi=off vga=788為啟動的參數(shù)。
rootnoverify (hdX,Y)如果不能啟動Win的話,可以改為root (hdX,Y)來試試
chainloader +1意思是指定此分區(qū)上的第一個磁道來啟動
想加入別的操作系統(tǒng)到Redhat的GRUB中,方法也是如此,用其它發(fā)行版中的GRUB來引導別的發(fā)行版,原理也是一樣的。這和Win2K和XP中的BOOT.
[color="#800080"]INI
差不多,grub很簡單吧,多試幾次就會了。
最后存盤重啟電腦,就能享讓多系統(tǒng)和平相處了
本文來自ChinaUnix博客,如果查看原文請點:http://blog.chinaunix.net/u3/107452/showart_2123271.html |
|